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的資料,9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比去年同月上漲了1.82%,這是過去8個月以來最小的增幅。聽起來似乎通膨壓力正在減緩,但為什麼我們還是感覺生活開銷不斷增加呢?尤其是吃飯、房租等日常開支,讓很多人都覺得錢越來越不夠用。
主計總處指出,去年此時台灣受到了幾個颱風的影響,像是海葵颱風和小犬颱風,這些天災推高了當時的物價基期。相較之下,今年的山陀兒颱風帶來的農損沒有去年那麼嚴重,這也是為什麼9月的物價增幅比8月減少了0.53個百分點。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價格的下降,讓整體物價指數降低了0.45個百分點。換句話說,蔬果價格的變動對物價增幅影響很大,這部分的下降確實讓我們看到物價有些許回落。
然而,雖然蔬菜水果便宜了一些,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其他開支,像是外食費和房租,卻依然在上漲。9月份外食費上漲了2.98%,房租也上漲了2.5%,這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支出,依舊在漲價,讓我們的錢包越來越吃緊。
專家指出,服務類的價格有「僵固性」,也就是說,這類價格一旦上漲,就很難迅速下降。因此,像外食費、房租這些服務類的項目,即便整體物價增幅在放緩,但它們的漲勢還是緩慢持續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物價上漲的感受依然強烈。
如果把蔬菜、水果和能源等價格波動較大的項目剔除掉,所謂的「核心CPI」漲幅為1.79%,這代表整體物價相對穩定,通膨壓力似乎也在逐漸趨緩。但即使如此,像房租和外食這些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價格項目,還是讓我們覺得物價一直在上升。
此外,中東局勢的變化,也讓油價可能在未來上升,這將會進一步影響到其他商品的成本。我們的生活雖然在大方向上物價增幅有所放緩,但短期內,還是得面對那些持續緩漲的開銷。因此,想要真正感受到物價的回落,或許還需要一點時間。